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校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校友刊物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校友文苑>>正文
胡荣胜:为了一句承诺
2022-03-09 10:04     (阅读:)

多少次想放弃,可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鼓起勇气把它完成了,其原因就是为了那句承诺。
    前不久一天晚上,打开手机在夜里听了篇文章说的是做人的底线,讲帮人做事要么就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再苦再累也得完成。文章里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天,一位画家家里来了一个他要好的朋友,摆谈中他看出朋友有难言之语,追问朋友才勉强说出,原来是想索要他的一幅画,见他身体不好,整天又忙这忙那,就不好意思开口。画家知道后,张口就说:“我俩是啥关系,不就是一幅画吗,过几天就帮你画。”当天,那位朋友道了谢,高兴地走了。后来,这位画家由于身体不好,又忙于其他事,就把那天朋友索要画的事给忘了。几个月后,那位朋友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他父亲去世了,因为考虑画家与父亲是好朋友才给他说一声。噩耗传来这位画家难过不语,沉思几天后闭门认真地画了一幅画,然后把画烧给去世的好友,并叮嘱儿子:以后有朋友索画一定要提醒他。
    听了这段话,我很感动。想起了年前答应我老乡、老同学杨兴化的帮他发表的文章收集整理编辑成册子的事。此事,当时想推又不忍心推,就把他发表在《兴义晚报》上的文章,由报社副总编黄正书老师帮他剪辑粘贴在一起的一叠样报带回认真拜读了上面的文章,那些发黄样报上激情似火的文字确实很感人。后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是想放弃,不过,自从听了前面那篇文章后就不犹豫了,现总算要完成了,很快就能兑现给好友杨兴化的承诺。

 杨兴化,跟我是同龄人、邻居,读小学、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俩是同班同学。初二时,因我父母兄弟姐妹已离开了老家安龙龙广科汪新寨,未成年的我只好被迫离开老家到邻县册亨县民族中学继续上学。后来就很少回老家,即使回去,也就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回去亮灯和清明节回去给老祖人飘坟挂纸,或寨子亲戚朋友哪家有大物小事知道。但是,不时常遇见他。杨兴化,在我印象中是个憨厚、本份、老实、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1年1月,我调兴仁县文联工作。2003年县委、县政府同意我们文联创办文艺期刊《兴仁文苑》,杨兴化知道后积极给杂志投稿。作为编辑的我,也给他刊发了些作品。于是,我们的杂志及我出版的书:《深山红叶》(诗集)《生命谷》(诗集)《太阳的摇蓝》(散文集)等也带些给他。2004年,他与寨子里的人来我们兴仁打工到我住处交流,源于对文学的爱好,彼此比较谈得来,于是,与他再添文学之缘。
   杨兴化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6年至2003年为第一阶段,2004年至现在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86年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文章多数是些豆腐块散文,也有短小说或叫微型小说。内容主要反映身边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泥土气息非常浓,歌颂了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打了假丑恶。同时,透视出改革开放之初,大山里农村青年面对五彩斑斓世界的彷徨和迷惘。第二阶段:随着杨兴化生活阅历的增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日趋成熟,作品对社会的洞察力有了深度,创作视野拓宽了许多,如《吴永书老师》《永远的回忆》《李大脚板》等。杨兴化光发表的散文就有二三十篇,小说有十来篇,本次收入集子中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发表过的,只有四篇是临时决定收录的,因为,出这本小册子对他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
   杨兴化可称得上是位地地道道的草根作家,几十年未离开过家乡,一直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耕耘,跟泥土打交道,平时少言寡语,唯一的爱好是看书写作,文章没有矫柔造作之气。读之,犹如清晨从山里走来,脚上沾满露水和泥土,但扑鼻的清馨中夹杂着苦涩的异味。这可能跟他长期处于生活的底层和与之打交道的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有关。

杨兴化发表在2004年第一期《兴仁文苑》杂志上的散文《送妻打工》,短短八九百字就道出了迫于生计,只得让人到中年的妻子外出到福建打工,自己一个人在家承担家里的全部农活和带两个倒大不细的娃儿读书,还忍受寨邻长舌妇们的说长道短。此文,时代感强,可称得上他的代表作。《永远的回忆》讲述了他妻子在外省打工发生意外伤亡事故,与妻子的朝朝暮暮只能变为永远的回忆!小说《情殇》《雪米》,塑造了生活在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弘扬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不变的道理。

杨兴化是一位在生活底层生存的作家,前些年他的妻子外出打工不信遇难,永远离开了他,悲痛欲绝的同时,是文学支撑着他。现又身患这样那样的重病,很少出门,接近瘫痪,前两年差点去另一个世界找他爱妻团聚了。我回老家听说后去看他,躺在病床上的他说:“荣胜,我现在走路都成问题,看来一时半载是不能做体力活了,你帮我个忙,把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收集整理汇编成小册子,印个几十本,也算我给远方妻子一个交待。同时,我赠送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从我身上获得些人生感悟。现时不时会有人来找我写祭文。”当时,我本不该答应他的,但是,见他的现状,确实不忍心拒绝,就勉强承认了!

沒有办法,既然答应了,就象前文所说的“再苦再累也得把它完成!”。于是,只好贴钱、贴力、花时间,经一年的编辑,这本小册子终于问世了!


作者简介:胡荣胜,笔名盛林,男,汉族,1966年生于贵州安龙,本科文化。曾任兴仁县文联副主席,《兴仁文苑》期刊常务副主编。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88年开始创作,已在多种报刊及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诗歌获1994年中国“鲁迅奖”、跨世纪文学艺术创作与理论研讨会优秀作品评选贰等奖。2004年长篇报告文学《太阳的摇篮》获“毛主席让我站起来,邓小平让我富起来”东方红杯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9年理论文章《挖掘和保护兴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思考》获第三届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论文评选二等奖。2015年诗作《鲁础营》获贵州省“泛亚杯”诗歌大赛三等奖。2016年春联《共同致富》,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的全省第二届“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原创春联征集有奖活动银奖。2020年散文《为了一句承诺》获省“贵元”杯征文活动三等奖。出版有诗集《木叶的旋律》(2人著)《深山红叶》《生命谷》三部、散文集《太阳的摇篮》。《生命谷》《深山红叶》中国现代文学馆、图书馆收藏。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总访问人数为: 人!

贵州师范学院校友办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772506277228 邮箱:1353642933@qq.com
Baidu
map